第三章 四川旅游线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五个小节的学习,了解全川五条旅游线路沿线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等浩如烟海的途经地知识信息。从线路的纵向上概略知悉、了解五条旅游线路的路程距离、行驶时间和前后衔接点名称,横向上把握这条旅游线路上各个重要节点的空间背景信息和文化特点;同时,以自选点的考试准备为前提,细致、深入、彻底地把握五条旅游线路的文化纵深度。考生最终应懂得:自选的讲解路段仅仅是一条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沧海一粟;无数类似的路段相互串联,才构成每一条旅游线路上异彩纷呈的“看点”和纵横交错的“游线”,然后才形成一条旅游环线。
二、学习内容
本章五个小节强调在搜集、整理、筛选和组织全川五条旅游环线的过程中,考生务必要学会区分所列背景信息文化资料各自所具有的名、形、色、韵的功能作用。通过对名、形、色、韵分门别类地搜集、罗列和整理,强化考生学习、吸收途中导游词的动态感和线路的清晰度,体现出行进过程中一个路段背景信息的宽度、广度和所在点的深度。
三、考试要求
考生能熟练地运用考试语种,任选一个自己熟知并掌握的途经点(区)进行讲解。讲解动态感强、线路清晰、点位准确、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前后呼应、以点带线、承上启下,能有效利用本章所提供的大量“固定信息”,结合自己所长,重新排列组合“扩张信息”,使途中导游讲解词既有宽度和广度,又有深度和高度。侧重考核考生对四川旅游五条旅游线路认识的清晰度,组织交通的准确度,概括资源的精准度,同时检验考生在选择一个路段后讲解一个“点位”的深度。本章内容按《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全川旅游线路约定为五条旅游环线,分别为考生介绍五条旅游环线中旅游文化较为突出的资源信息。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五条环线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每条旅游线路所串联的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每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分为五个小节,每个小节为一条环线,每条环线按该条旅游线(途中)和其所涵盖的主要信息搜集、罗列可利用的相关资料。
第一节 川北旅游环线(九环线)
环线构成:成都—德阳—绵阳—九寨沟—松潘—红原—马尔康—理县—汶川—成都。
以成(都)绵高速路,绵九公路,316、317国道为主线,与之交叉的省道旅游交通为辅线,辐射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四个市州的旅游交通线,侧重展示川西北旅游交通沿线城镇的历史和风物民情,帮助考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主要内容有:
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四个市州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以明显的“动态”性重点强调过境地(或即将到达、或刚刚经过、或正在行驶其间)背景信息。
一、成都—德阳途中导游信息;
二、德阳—绵阳途中导游信息;
三、绵阳—九寨沟途中导游信息;
四、九寨沟—松潘(黄龙)途中导游信息;
五、松潘—红原—理县—汶川—成都途中导游信息。
该线涵盖整个四川西北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四川西北部这一条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这条旅游线所串联的“川西北”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这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
第二节 川西旅游环线
环线构成:成都—卧龙—小金—丹巴—康定—泸定—雅安—成都。
以成灌高速路,都汶公路,317、318国道为主线,与之交叉的省道旅游交通为辅线,辐射成都、阿坝、甘孜、雅安四个市州纵贯四布的旅游交通线,侧重展示川西旅游交通沿线城镇的历史和风物民情,帮助考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主要内容有:
成都、阿坝、甘孜、雅安四个市州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以明显的“动态”性重点强调的过境地(或即将到达、或刚刚经过、或正在行驶其间)背景信息。
一、成都—汶川—卧龙—日隆—小金途中导游信息;
二、小金—丹巴途中导游信息;
三、丹巴—康定途中导游信息;
四、康定—泸定—雅安途中导游信息;
五、雅安—成都途中导游信息。
该线涵盖整个四川西部范围。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四川西部这一条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这条旅游线所串联的“川西”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这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
第三节 川东南旅游环线(长江线)
环线构成:成都—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遂宁—成都。
以成乐、乐宜、宜泸、泸自、内宜、内遂、成南高速路为主线,与之交叉的省道旅游交通为辅线,辐射成都、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遂宁七个市纵贯四布的旅游交通线,侧重展示川东南旅游交通沿线城镇的历史和风物民情,帮助考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主要内容有:
成都、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遂宁七个市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以明显的“动态”性重点强调过境地(或即将到达、或刚刚经过、或正在行驶其间)背景信息。
一、成都—乐山—宜宾途中导游信息;
二、宜宾—泸州途中导游信息;
三、泸州—自贡—内江途中导游信息;
四、内江—遂宁途中导游信息;
五、遂宁—成都途中导游信息。
该线涵盖整个四川东南部范围。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四川东南部这一条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这条旅游线所串联的“川东南”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这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
第四节 川西南旅游环线(香格里拉线)
环线构成: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盐源—木里—亚丁—稻城—康定—成都。
以成雅、雅攀、319国道为主线,与之交叉的省道旅游交通为辅线,辐射成都、雅安、凉山、攀枝花、甘孜五个市州纵贯四布的旅游交通线,侧重展示川西南旅游交通沿线城镇的历史和风物民情,帮助考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主要内容有:
成都、雅安、凉山、攀枝花、甘孜五个市州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以明显的“动态”性重点强调过境地(或即将到达、或刚刚经过、或正在行驶其间)背景信息。
一、成都—雅安途中导游信息;
二、雅安—西昌途中导游信息;
三、西昌—攀枝花途中导游信息;
四、攀枝花—盐源—木里—亚丁—稻城途中导游信息;
五、稻城—康定—成都途中导游信息。
该线涵盖整个四川西南部范围。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四川西南部这一条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这条旅游线所串联的“川西南”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这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
第五节 川东旅游环线(三国线)
环线构成:成都—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广元—绵阳—德阳—成都。
以成南、南广、广达、绵广、成绵高速路为主线,与之交叉的省道旅游交通为辅线,辐射成都、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广元、绵阳、德阳九市纵贯四布的旅游交通线,侧重展示川东北旅游交通沿线城镇的历史和风物民情,帮助考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主要内容有:
成都、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广元、绵阳、德阳九市城乡及城乡间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以明显的“动态”性重点强调过境地(或即将到达、或刚刚经过、或正在行驶其间)背景信息。
一、成都—遂宁—南充途中导游信息;
二、南充—广安—达州途中导游信息;
三、达州—巴中途中导游信息;
四、巴中—广元—绵阳途中导游信息;
五、绵阳—德阳—成都途中导游信息。
该线涵盖整个四川东北部范围。要求考生通过广泛学习,基本熟悉四川东北部这一条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脉络(方向、距离、时间);对这条旅游线所串联的“川东北”旅游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所在地域(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建设、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味美食、名人逸事、风俗民情的概况大致了解;对这一条旅游线路中至少一个点位(段落)有纵深了解(地名、位置、特点、背景文化)和如数家珍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