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野导”超去年全年
去年一年,中山陵园管理局行政执法支队打击、处理的“野导”是往年的好几倍,达到了一百多名。为进一步规范风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有效遏制“黑车”、“野导”等顽症蔓延,今年以来,管理局与公安、交警、客管等部门成立的专项整治工作组,持续加大整治力度。
在中山陵园管理局保卫处,南京市旅游园林局的调查组查阅了查处“黑车野导”的日常台账记录。据悉,在中山陵景区免费开放前,一年查处的“黑车”是4辆;中山陵景区免费开放后,2011年全年查处的“黑车”是66辆,其中移交市交通局客管处18辆,罚款90000元,查处“野导”103人次。而在2012年1—8月份,共查处“黑车”45辆,其中移交市交通局客管处9辆,罚款45000元,查处“野导”150人次。
据介绍,“野导”就是没有中山陵园管理局发放导游资质的冒牌导游。该局仅今年4月份,就发现了30多名野导游。“野导”被投诉的内容多是诚信缺失。有关人士介绍说:有的“野导”说是帮外地游客带路,可是为了多要钱,明明近在咫尺只需5分钟走到的目的地,结果带你绕路走上一倍的时间。和“野导”数量增加一样,“黑车”数量也猛增,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景区车辆营运的秩序。
调查:没有处罚权是主因
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对此非常重视,据中山陵园管理局保卫处介绍,目前他们采取定点与流动、重点与普遍相结合的“应对机制”。定点就是在行健亭、灵谷寺、东沟停车场进口、明孝陵一号门,重点就是针对“老面孔”加强管理。同时每天投入警力二十名左右,一部分在定点区域,行政执法支队督查科每天巡查。
然而整治的效果如何呢?日前南京市旅游园林局质监所和中山陵园保卫处对景区周围“黑车”、“野导”出没的路段进行了专项检查。经分析,导致“黑车”、“野导”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山陵景区各景点间、地铁站出口至景区间的公共交通配套的缺失,导致散客不得不选择“黑车野导”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二是针对“黑车野导”管理手段有限,立法缺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景区查到“野导”只能送交陵园派出所处理,派出所处理往往是批评教育后放人;而景区查到“黑车”,也只能送至市交通局客管处处理。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对这些现象和行为没有处罚权,所以才导致“黑车野导”屡禁不绝。
建议:电瓶车“无缝对接”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杜绝中山陵景区的“黑车野导”呢?南京市旅游园林局质监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景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缺少公交的互通连接,想要斩断“黑车”,就要方便游客,因此可以对景区内的环保接驳车位置进行调整。
记者发现,目前苜蓿园地铁站的环保接驳车停靠点在500米开外的停车场,而下马坊地铁站的环保接驳车停靠点也与地铁站台距离几公里。而游客如果搭乘地铁前来,就要下车步行乘坐环保车。一位观光车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观光车是可以开到中山陵老停车场的,那里其他机动车是进不去的,尽管只有几公里,但路上不好开,跑一趟来回比平常要多花一倍时间。
对次,此次综合调研认为:可以将地铁二号线下马坊站附近的前往景区的公交站台前移100米,和地铁站紧密对接;还可以将景区内的观光电瓶车线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延伸,使各景点之间、景点和地铁站公交站达到无缝对接,比如可以在地铁二号线苜蓿园站、下马坊站设立观光电瓶车站点,可以直接将散客驳载至景区,“切断”“黑车野导”存在的空间。另外,此次还提出在中山陵地区参考南京火车站综合管理的模式,在景区内设立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安、工商、交通、物价等部门进场集中办公,统一整治“黑车野导”等违规行为。